多项青藏高原科考成果发布 推动建立生态安全与生物多样性屏障
- 2022-07-26 15:14:06270
来源:化工仪器网
青藏高原气候多变,生态脆弱、敏感。其号称“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
近日,科技部、中科院组织召开了第二次青藏科考系列学术交流会。会议上,科考人员详细报告了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会议公布的第二次科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青藏高原是现代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枢纽、青藏高原人群起源演化历史、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驱动二氧化碳排放的机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青藏高原生态安全、青藏高原隆升与植物多样性进化、青藏高原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进化等问题。
其中,“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驱动二氧化碳排放的机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着重介绍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壤环境、气候变化、自然保护体系等,意在预测和了解未来气候下土壤状况、生态安全修复情况。
“青藏高原是现代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枢纽””“青藏高原隆升与植物多样性进化”“青藏高原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进化”研究主要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动植物以及其他生物深入研究,为生物演化的角度提供了强有力的生物学证据。
第二次青藏科考针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与生物多样性,围绕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高原生长与演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海拔超过8000米处建立自动气象站。
自实施第二次青藏科考以来,多项研究取得重大科研突破,为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了良好的基础准备。据了解,该次科考共有5个科考分队16支科考小组270多名科考队员,其是青藏科考以来学科覆盖面、参加科考队员、采用的仪器设备最多的综合性科考。
实际上,青藏高原的科研从未中断。今年6月,青藏高原综合生态气象观测系统已初步建成,包括6个生态站、12个冰冻圈站、19个智能自动站设。该系统实现了高原多类型典型冰川、江河源头综合生态气象监测。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系统大多采用国内探测技术和设计方案,使用了辐射、土壤水分、冻土、GNSS测量系统、通量、自动雪深探测、有效光合、涡动、温室气体等观测设备。值得一提的是,防冻电缆、高精度传感器等设备几乎全部配备北斗传输系统。这一系统实现了常规气象观测与草原生态、通量梯度、冰川、冻土、积雪、径流量观测的有效融合,为后续青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天气气候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除了大气监测站外,青藏高原水文监测网也已建成。结合现有监测站,雅鲁藏布江流域多圈层水文监测网建成,为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自2017年起,青藏高原地区逐步构建起包括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的大尺度多圈层水文监测网络,对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文、气象、冰川、冻土、土壤等进行系统监测,为解析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生态提供观测数据。
(资料来源:人民网、澎湃新闻、潇湘晨报等)
原标题:多项青藏高原科考成果发布 推动建立生态安全与生物多样性屏障